本期分享《創新與企業家精神》第11章:創新的原則
核心知識
要做的事情:一是有目標、有系統的創新始于對機遇的分析,而對機遇的分析則始于對創新機遇的來源進行徹底思考。二是走出去多看、多問、多聽。這種做法值得再三強調。三是簡單明了,目標明確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,否則就會把事情搞糟。四是始于細微之處,并不宏大,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體的事而已。五是最終目標是取得領導地位,而不一定是“成為一個大企業”。
不要做的事情:一是不要太聰明,如果創新想要達到一定規模和重要地位的話,就必須使普通人也能操作。二是不要過于多樣化,不要分心,不要一次想做太多的事情。市場知識都是比純知識和技術更好的統一核心。創新工作必須圍繞一個統一核心,創新需要將所有的努力匯集在一起才能集中力量,進而蓄勢待發,并且還要求實際執行的人員能夠彼此之間相互了解。要達到這一點,同樣需要一個統一的、共同的核心。多樣化和一心二用會破壞這種統一的核心。三是不要嘗試為未來進行創新。
三個條件:一是創新是工作。二是立足于自己的長處。三是與市場緊密相連,以市場為中心,以市場為導向。
重要觀點
目標明確的創新源于周密的分析、嚴密的系統以及辛勤的工作,這可以說是創新實踐的全部內容,至少涵蓋了90%的有效創新。想成為一個杰出的創新實踐者,只有經過某種訓練,并將它完全掌握后,創新才會有效。
即使是創造新用途和新市場的創新,也應該集中在一種特定、清晰且經過設計的應用之上。它應該專注于所滿足的特定需求,或所產生的特定最終結果上。
一項創新所能贏得的最大贊美莫過于人們說:“這太顯而易見了,為什么我就沒有想到呢?”
創新最好能從小規模開始——只需要少量資金、少量人手,而且針對有限的小市場。否則,創新者就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成功創新所必需的調整和改變。因為,在初期階段,很少有創新是“基本正確”的。
所有企業家戰略,即所有旨在利用創新的戰略,都必須在某個特定環境中奪取領導地位,否則其結果就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而已。
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高風險的,但是吃老本(即不創新)比創造未來風險更大。
成功的創新者都相當保守,他們不得不如此。他們不是“專注于冒險”,而是“專注于機遇”。
值得思考的問題
創新者可以自問:“這項創新應對顧客有什么好處,才能使得原先勉強接受它的人變得愿意使用它,并且從中看到自己的機遇呢?”
成功的創新者會先觀察各種機遇,然后,他們會問:“在這些機遇中,哪一個最適合我,適合這個公司,而且能夠發揮我們(或我)的長處和實力?”